环球滚动:如何在行情头部逃顶2
2015年股市崩盘的前几天,也可能是前一周左右吧。那天,我打开电脑看了一眼《财经郎眼》节目。看到李大霄正在节目里表示看空A股市场。李大霄看空市场的依据和我很像,也是利用市盈率评估市场。
我记得他当时指出不少行业的市盈率都已经过高,市场未来的投资风险很大。这时,台下一位观众表示不同意李大霄的看法。他认为李大霄的市盈率判断市场的方法很机械,而市场和行业是动态的。
(相关资料图)
这位观众认为应动态判断市盈率,现在虽然不少科技股的市盈率达到70倍,甚至100倍,但是它们未来的业绩增速也是很高的。现在的高市盈率在未来的高增长下,可以得到消化,所以当下的市盈率并不高,因此他反对目前市场风险很大的看法。当时李大霄没有再次回应这位台下观众的言论,然后节目就结束了。
时光飞逝,一晃8年过去了。我今天站在了8年前李大霄的位置,说着与李大霄相近的言论,然后也有一位朋友提出了和8年前那位观众相类似的观点。
这位粉丝朋友的观点我感觉好像与8年前的那位观众的观点有所相似。他们都认为在判断顶部时要考虑科技行业这样的行业属性及业绩增速等条件。我的理解是这位朋友认为市盈率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所有行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所有板块,是这个意思吧?但愿我没有理解错。
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树上有五只鸟,打死了一只,还剩下几只?正确的答案应是一只不剩,树上没有鸟了,对吧?
股市行情也是如此。行情大跌时并不是因为所有板块、所有股票都出现估值过高,都出现泡沫,然后股市才开始崩盘,才开始进入行情头部。牛市的崩盘从来都是一部分板块出现严重泡沫以后,由于一部分板块的行情崩溃带坏了整个股市,使整体股市走熊。
牛市是怎么来的?牛市是市场情绪失去理性导致的,牛市也就是情绪市。当市场情绪来了后,人们不断盲目买入推高股价,然后突然有一天市场情绪开始崩溃,然后人们又盲目地抛售股票。牛市的产生不是为了实现估值的合理回归,牛市不过是人们的情绪和资金推动的结果。
所以,当市场开始大跌以后,人们由狂热转变成恐慌,这时人们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抛售所有股票。而非理性地选择性地抛售。所以,在2015年时,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崩盘时泥沙俱下,白酒、新能源在当时的牛市里并没有太大涨幅,但是在行情大跌转熊时也无一幸免,每天陷入跌停之中。
其次,这位朋友提高了科技股的估值和成长性、及研发投入等,他认为科技板块这类的高成长的股票应当享有更高的市盈率。但是!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位置吗?
比如,一只科技股票在2013年时它的市盈率是40倍,到了2015年时它的市盈率变成了70倍。虽然,这只科技股以后业绩可能会高速增长,可能一二年以后由于业绩的增长,市盈率下降为40倍,三五年由于业绩增长,以后市盈率下降为20倍,所以从2015年来看它的70倍市盈率估值并不太高。因为成长性高嘛。听起来,这个逻辑很有道理的样子。
但是,我下面要讲一个更有道理的逻辑。那就是没有一个科技公司的股票能长期在70倍市盈率的位置站住,甚至40倍的市盈率都不可能长期站住。原因是科技行业的公司不可能永远高成长,我们不知道它在未来的哪天业绩就突然停止了高增长,甚至会出现业绩大幅下滑。
这就像一个做生意的人,前年他赚了20万,去年他赚了40万,今年他赚了80万。到这里,我问一句:明年他能赚多少钱?
明年能赚到160万吗?如果,你认为明年他肯定能赚到160万元,那你是肯定不够聪明。因为做生意这种事情是风险很大的,不可能每年都赚钱,更不太可能每年以相同的速度赚钱。
科技股的70倍、100倍市盈率是建议在假设他的高成长性一直能持续的基础之上的。即我们认可它的100倍市盈率是假设它未来几年能一直以40%甚至60%以上的业绩增速增长。但问题就在这里,未来几年它如果实现不了这么高的增速怎么办?我们是不是现在就买贵了?
所以,当牛市行情走到狂热时,科技板块70倍、100倍以上的市盈率也并不是一个适合投资的位置。因为这个市盈率太高,对应的业绩增长是有实现不了的风险的。至少,它的估值是不便宜的。所以,即便从估值的角度看,当科技等高成长板块上涨到70倍以上的市盈率时,也是投资的性价比不太好的。
对于科技股、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的贵族股票,我们也要以尽可能低的市盈率买入,尽可在熊市进行投资,尽可能在它们是市场冷门时买入。否则,这些高贵的科技股极容易让我们付出过高的代价,一旦它们未来的业绩不达预期,我们以100倍的市盈率买入的结果,必然是付出轰然倒塌的代价。
切记,一个基本的投资常识。一家公司实现每年以10%的业绩增速要比每年以40%的业绩增速容易得多。宁可低估一家公司的未来,也不要随意高估一家公司的估值。